行业标准项目建议书
建议项目名称
(中文)
产品碳足迹 产品种类规则 阴极铜
建议项目名称
(英文)
Carbon footprint of products— Product category rule—Cathode Copper
制定或修订
■制定 □修订
被修订标准号
采用程度
□IDT □MOD □NEQ
采标号
国际标准名称
(中文)
国际标准名称
(英文)
采用快速程序
□FTP
快速程序代码
□B □C
ICS分类号
77.120.01
中国标准分类号
H 01
牵头单位
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体系编号
G323
参与单位
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云南铜业股份有限公司西南铜业分公司、阳谷祥光铜业有限公司、铜陵有色金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紫金铜业有限公司、江西铜业股份有限公司
完成周期(月)
24
目的、意义
或必要性

气候变化是全球关注的严峻问题。为应对气候变化各国不断开展碳中和行动,低碳发展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主流。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问题,向世界郑重承诺了2030碳达峰,2060碳中和”的目标,并启动了低碳产品认证、碳交易市场等多项推动温室气体减排的政策措施。当前企业所处的商业环境已大不相同,企业关心自身运营的同时,越来越重视对供应链的审视,以致力于减少整个价值链的环境影响。因此,科学合理地碳足迹核算越发重要。

铜在世界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被广泛应用于电气、电子、机械制造、建筑、国防等领域。我国是最大的精炼铜生产国,也是最大的精炼铜消费国。2020年,全球精炼铜产量达2394万吨,其中中国精炼铜产量1002.5万吨,约占全球产量的42%。截止2020年,我国铜精炼产能已超过1200万吨,产能占比超过40%2020年全球精炼铜消费量约2350万吨,其中中国消费量1446万吨,消费占比约60%。绿色转型是今后全球经济发展的主旋律和新动能。在此背景下,全球大力发展清洁能源,能源结构调整,汽车电气化时代加速到来。光伏、风电、新能源汽车、机电设备节能改造等将大幅刺激铜的消费需求。铜作为绿色转型的关键金属已被全球公认。惠誉预计,未来10年,绿色转型带来的铜需求将从2021年的140万吨增长到2030年的540万吨,平均年增长率为13.0%作为未来碳中和路径下的绿色金属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材料,铜产品的碳足迹核算非常重要。

产品碳足迹是指某个产品在其生命周期过程中所直接释放和间接释放的温室气体总量,即从原材料供应、产品生产(或服务提供)、分销、使用到最终再生利用/处置等多个阶段的各种温室气体排放的累计。PAS 2050是由英国标准协会(BSI)制定的全球第一个关于产品碳足迹的标准,其中提出“摇篮到坟墓”和“摇篮到大门”两种评价方法(范围)。产品碳足迹核算有利于企业掌握产品上下游的温室气体排放途径及排放量,并帮助企业发掘减排潜力,促进上下游有效沟通,提高声誉、强化品牌,从而有效地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生产企业可根据产品的生命周期碳足迹选择更为低碳的供应商和工艺;核算报告可为下游消费企业提供购买决策参考以实现其供应链绿色制造。

消费者也更加重视其购买决策带来的碳影响,媒体和公众开始加大对企业的监督,而这也带动了企业对产品碳足迹核算服务的需求。产品碳足迹既是促进可持续生产与消费的一个基本手段,也是市场机制和行政政策的有机融合。例如,欧盟在其新电池法案中提出电池产品的碳足迹信息披露要求,并在《欧洲绿色新政》中提出制定碳边境调节税,即根据欧盟进口商品的碳排放量对其进行价格调整、减少欧盟境内外企业在碳排放成本上的不对称,以保护欧盟企业的竞争力、保障欧盟实现其减排目标,并激励贸易伙伴采取更强有力的减排措施。可以预见,未来国际碳排放摩擦及碳税壁垒将增加,对我国进出口贸易产生影响,或可导致高碳产品出口减少。因此,我们更需要尽快建立相应的产品碳足迹核算和评价标准,通过引导企业加速碳中和,从而可以更从容地顺应未来绿色贸易的发展趋势。

组织编制《产品碳足迹 产品种类规则 阴极铜》,以“摇篮到大门”的方法核算铜产品碳足迹,可以帮助铜生产企业全面了解其铜产品在整个生产链条的温室气体排放情况,帮助企业改进工艺设计、选择低碳的供应商、减少碳排放;并为下游企业提供产品碳排放信息,作为下游产品碳信息的输入,从而提升产品在市场和低碳经济中的竞争力。

“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工信部规〔2021〕178号)中要求创新绿色服务供给模式,其中包含提供“碳足迹核算等服务”,目前我国尚无阴极铜相关碳足迹核算标准。建立《产品碳足迹 产品种类规则 阴极铜》标准也符合“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工信部规〔2021〕178号)中(九)完善绿色制造支撑体系里提及的“健全绿色低碳标准体系”的要求。


范围和主要
技术内容

本标准的主要内容包括适用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核算范围、功能单位、系统边界、数据收集与分配、核算层级、产品碳足迹核算、产品碳足迹报告等。

第一章 适用范围:规定了本标准适用于阴极铜及其前序产品(铜精矿、铜锍、粗铜、阳极铜等)碳足迹的核算与报告。

第二章 规范性引用文件:列出了本标准引用的有关规范文件。

第三章 术语和定义:对本标准中产品碳足迹、功能单位、单元过程、系统边界等术语进行定义。

第四章 核算范围:规定了碳足迹核算的产品系统范围、时间范围、温室气体范围。

第五章 功能单位:本标准规定以1吨铜产品(金属量)为功能单位。

第六章 系统边界:规定了产品碳足迹核算的系统边界范围和排除项。铜作为社会经济生产中的基础原材料,其终端应用产品复杂多样,并且我们评价的产品并不是直接面对终端消费者。因此,本标准设定的系统边界为“摇篮到大门”的产品碳足迹,即包含产品的所有上游排放和产品本身生产阶段的排放。

1)系统边界界定:铜冶炼企业生产中与硫酸生产相关的单元过程,不纳入铜产品的系统边界;如果环集烟气中SO2回收去制酸系统,则环集烟气脱硫单元应纳入硫酸产品的系统边界,反之,则纳入铜产品的系统边界;综合回收单元过程,不纳入铜产品的系统边界;副产电(热)宜按铜冶炼和制酸系统的富余蒸汽比例进行分配。用于产品生命周期内资产性商品生产所产生的 温室气体排放不纳入产品碳足迹评价范围

 

对于典型火法炼铜工艺生产的原生阴极铜产品,核算边界包括铜矿石采选、铜精矿运输、铜粗炼、火法精炼、电解(含净液)、渣选矿、辅材药剂上游排放、各种材料运输、能源消费相关排放(扣除已计入报告主体生产排放的部分)、废弃物处理处置,不包括阴极铜的使用以及终端产品寿命终止的处置,见上图。

2)系统边界排除以下温室气体排放不应纳入系统边界,如:各个过程和/或预处理过程中的人力输入;商务旅行;员工通勤;畜力提供的运输。

第七章 数据收集与分配原则:提出了数据收集的质量要求,并规定了数据分配的原则。

1)数据收集:企业应收集系统边界内包含的所有过程的温室气体排放数据,且数据质量要满足技术、时间、空间的代表性,且应具有数据完整性、一致性和可靠性。标准将根据企业调研情况提出数据收集清单。

2)数据分配:如同一单元过程的输入和输出包含多个产品时,应优先使用物理关系参数分配;无法找到物理关系时,依经济价值进行分配;使用其他分配方法须说明理由并对参数进行计算说明。标准根据铜工业各工序的特点,提出数据分配的推荐方法。

第八章 核算层级:考虑数据收集和计算工作量,提出三级碳足迹核算。

第九章 产品碳足迹核算:提出了碳足迹核算过程步骤以及数据选取优先次序,结果以CO2当量计。

第十章 产品碳足迹报告:规定了报告内容,包括基本情况、评价目标、核算范围、数据收集与质量、产品碳足迹等。



国内外情况
简要说明

目前国际主要的碳足迹标准为:英国标准协会(BSI)所制定的《PAS 2050:2011商品和服务在生命周期内的温室气体排放评价规范》、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ISO 14067:2018温室气体产品碳足迹量化和信息交流的要求与指南》、以及世界资源研究院与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共同发起的温室气体核算体系下的《温室气体核算体系:产品寿命周期核算与报告标准》,这三个标准在国外有着广泛的应用基础。

国内针对碳足迹的研究较晚,目前产品碳足迹核算的标准正在逐步建立当中,也出台了部分地方标准,例如SZDB/Z 166-2016《产品碳足迹评价通则》、DB11/T 1860—2021电子信息产品碳足迹核算指南》。绿色低碳背景下,铜因其优异的性能,将在低碳经济中做出重要贡献,但是国内外尚无针对铜产品碳足迹的核算与报告标准。本标准在参考上述标准的基础上,结合铜产业链的特征,制定《碳足迹 产品种类规则 阴极铜》标准。

本标准不涉及专利。


备注
专项名称:碳达峰碳中和 
牵头单位
(签字、盖公章)
月 日
标准化技术组织
(签字、盖公章)
月 日
部委托机构
(签字、盖公章)
月 日
[注1] 填写制定或修订项目中,若选择修订必须填写被修订标准号;
[注2] 选择采用国际标准,必须填写采标号及采用程度;
[注3] 选择采用快速程序,必须填写快速程序代码;
[注4] 体系编号是指在各行业(领域)技术标准体系建设方案中的体系编号。
文件说明
20 行业标准项目建议书-《产品碳足迹 产品种类规则 阴极铜》.doc (82.5KB)任务书(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