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标准项目建议书
建议项目名称
(中文)
赤泥堆场原位生态修复工程技术标准
建议项目名称
(英文)
Standard for in situ ecological restoration engineering of red mud disposal site
制定或修订
■制定 □修订
被修订标准号
采用程度
□IDT □MOD □NEQ
采标号
国际标准名称
(中文)
国际标准名称
(英文)
采用快速程序
□FTP
快速程序代码
□B □C
ICS分类号
77.120.01
中国标准分类号
P73
牵头单位
中铝郑州有色金属研究院有限公司
体系编号
1.[7].3.3.5.6
参与单位
中铝环保节能集团有限公司、河南华慧有色工程设计有限公司、郑州大学、中南大学、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沈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完成周期(月)
24
目的、意义
或必要性

赤泥是含铝矿物制取氧化铝或氢氧化铝产生的工业固体废弃物。2019年,我国赤泥产生量超过1亿吨,累积堆存量已超过10亿吨,占地超过12万亩。虽然已有众多赤泥综合利用技术,但其消耗量相当有限,其综合利用率不到5%,缺乏规模化有效处置方式。大量赤泥以堆存的方式贮存在赤泥堆场,由于赤泥碱性强、盐分含量高,污染物迁移风险大,在积极寻求赤泥综合利用有效途径的同时,解决赤泥堆场的生态修复与环境治理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赤泥堆场原位生态修复即在不改变堆场赤泥位置的情况下进行生态修复。传统赤泥堆场生态修复多采用客土原位修复,即通过覆盖土壤后进行植被种植,但由于目前土地资源的匮乏以及耕地保护的需要,土壤资源成为了限制赤泥堆场生态恢复的关键因素。因此,国内外开展了三十年余年的无土原位生态修复技术研究,即采用化学、微生物和植物联合修复技术方式,并且实现了工程应用。采用无土原位生态修复技术不仅能够节约土壤资源,更能从根本上恢复赤泥的土壤性状,恢复赤泥堆场的生态环境和生态功能。赤泥堆场经修复后,可缓解我国部分地区土地资源紧缺的问题,通过先锋作物和乡土作物持续深度修复进一步构建更加完整的生态系统。

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大以来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大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要求加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土地复垦制度,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严密防控生态环境风险;《有色金属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指出“促进绿色可持续发展,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支持以矿山废渣为复垦土壤基质的综合利用示范工程建设”的要求。此项标准制定的目的就是要推进实现赤泥作为土壤基质用于堆场的生态修复,规范赤泥堆场生态修复技术的使用,促进铝工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改善赤泥堆场生态环境质量,节约土地土壤资源开发。

现有的《干法赤泥堆场设计规范 》(GB50986-2014)对赤泥堆存工艺、赤泥坝、堆场排洪、堆场排渗及回水、赤泥浆输送、赤泥过滤机滤饼输送和堆场环保措施等作了规范要求,但未涉及关于赤泥堆场生态修复的内容。本标准的制定是为规范赤泥堆场生态修复技术提供重要的标准化支撑,也是推进有色金属行业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本标准制定符合《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要求的“加强重要生态和环境标准研制与实施,加快能效能耗、碳排放、节能环保产业、循环经济以及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标准研制,推进生态保护与建设”内容;本标准的实施内容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中“7.2.5 环境保护及污染治理服务”中的重点支持发展的产业。

随着国家对氧化铝企业环保要求越发严格,赤泥堆场原位生态修复技术已成为企业的迫切需要,由于国内尚无赤泥堆场原位生态修复技术标准,急需通过制定标准达到绿色、生态环保的工程实施要求。该技术标准的实施,有利于推动赤泥堆场的生态恢复进程,是践行国家生态文明发展战略、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理念的具体体现。技术的应用也有利于赤泥堆场环境质量和生态功能的改善,对于推动相关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范围和主要
技术内容

赤泥堆场原位生态修复工程技术标准属于新制定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赤泥干式堆存场。

本标准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方面:总则、术语、基本规定、生态修复设计、生态修复施工、工程验收、环境监测及养护。

本项目编制重点是对赤泥堆场原位生态修复施工作业的流程以及验收方式进行标准化,重点要体现修复技术的工程实施。

国内外情况
简要说明

赤泥堆场生态修复技术包括客土原位修复和无土原位修复,其中客土原位修复是在赤泥堆场表层进行隔离后覆土,再结合植被修复手段实现赤泥堆场的复绿,这种方法需要使用大量土壤资源。无土原位修复是通过采用化学改良、微生物修复和植物修复联合的技术方式实现赤泥土壤化转变后种植植被。随着土壤资源的紧缺和耕地的保护,无土原位修复方式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国外针对赤泥堆场采用无土原位生态修复拥有诸多案例,主要围绕碱性调节、盐分控制和基质培肥等方面,使改良后的赤泥具备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如德国 Stadt 氧化铝厂、澳大利亚昆士兰铝厂、牙买加铝业、俄铝Anghinish等成功完成了赤泥堆场的原位土壤化生态修复及经济作物种植。此种方式修复成本低、效果好、见效快。

国内以中铝郑州有色金属研究有限公司为代表的技术也已成功实现了工程应用,采用化学、微生物和植物联合修复技术方式,综合实现赤泥盐碱调控、微生物驱动、团聚体构建、养分调理的作用。赤泥堆场原位生态修复技术已经在中铝矿业有限公司、遵义铝业股份有限公司、东方希望(三门峡)铝业有限公司等氧化铝企业实现成功应用,修复后赤泥土壤肥力高于旱地Ⅰ级标准,种植的植被绿化覆盖率大于>95%,并在赤泥堆场上构建了完整的生态群落,提高了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2019年,此项技术经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评价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解决了赤泥堆场的无土修复难题,推动了铝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科技进步。

随着国家对氧化铝企业环保要求的越发严格,氧化铝赤泥堆场的生态修复迫切需要相应的技术标准来规范建设,特别需要结合周边资源特点,选择合理的修复方式。技术标准的实施与应用对氧化铝赤泥堆场生态恢复及周边自然环境的改善有着重要推动作用,有利于引领铝行业的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转型发展。

国内外尚无赤泥堆场原位生态修复工程技术标准。

本项目无知识产权冲突。

备注
 
牵头单位
(签字、盖公章)
月 日
标准化技术组织
(签字、盖公章)
月 日
部委托机构
(签字、盖公章)
月 日
[注1] 填写制定或修订项目中,若选择修订必须填写被修订标准号;
[注2] 选择采用国际标准,必须填写采标号及采用程度;
[注3] 选择采用快速程序,必须填写快速程序代码;
[注4] 体系编号是指在各行业(领域)技术标准体系建设方案中的体系编号。
文件说明
4-2 项目建议书 -《赤泥堆场原位生态修复技术标准》.docx (40.55KB)任务书(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