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标准项目建议书
建议项目名称
(中文)
钢铁材料 固-液相线温度测定 差示扫描量热法
建议项目名称
(英文)
Determination of solid-liquid phase transformation temperature of iron and steel—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
制定或修订
■制定 □修订
被修订标准号
采用程度
□IDT □MOD □NEQ
采标号
国际标准名称
(中文)
国际标准名称
(英文)
采用快速程序
□FTP
快速程序代码
□B □C
ICS分类号
77.040.99
中国标准分类号
H24
牵头单位
首钢集团有限公司
体系编号
501.3.8
参与单位
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等
完成周期(月)
24
目的、意义
或必要性

钢铁材料的固-液相线温度是连铸生产中确定浇注温度以及研究钢液凝固过程的重要工艺参数。众所周知,钢的浇注温度为液相线温度+钢液过热度。而浇铸温度过高,铸坯坯壳较薄,铸坯易产生裂纹,甚至漏钢或开浇失控;浇铸温度过低,易引起开浇溢钢或冻结。随着钢铁材料的飞速发展,由于各个钢种合金元素含量不同,凝固结晶过程亦明显不同。因此必须根据各个钢种的凝固特点执行对应的浇注温度控制制度。而准确获得钢的固、液相线温度可提供一种最佳的低过热度的浇注操作,从而保证得到细晶粒组织以和高质量连铸坯。

目前,钢的固、液相线温度都是通过计算模型或现场经验公式人工计算确定。由于计算模型传统经验计算公式适用的局限性,再加上计算精度不高,获取的计算结果跟实际误差往往较大,已不能满足连铸浇注所要求较小的温度波动范围的工艺要求和铸坯高质量的要求。查阅文献发现目前对测定钢的固-液相线温度的试验方法报道极少,仅有GB/T 1425-2021贵金属及其合金熔化温度范围的测定 热分析试验方法和YS/T 533-2006自熔合粉末的固-液相线温度区间的测定方法,但这些方法标准中规定的适用范围、试验操作步骤以及结果判定方法不一致,均不适用于黑色金属领域钢铁材料固-液相线温度的测量确定。随着钢铁材料的飞速发展,为了满足窄固液温度区间特殊新钢种如低温钢、中锰钢和电工钢等新钢种开发的迫切需求,以往传统的计算模型或公式对这些钢种的计算结果已不能满足实际生产需求。

故综上所述,基于现有的热分析设备,制定出一套规范、准确测定分析钢铁材料固-液相线温度的测定方法标准就极为重要。该标准的制定有利于填补国内外冶金领域钢铁材料固-液相线温度测定方法的空白,解决目前大生产工艺调控的实际需求,相比现有的计算法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和应用前景。


范围和主要
技术内容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钢铁材料固-液相线温度测定方法,包括方法原理、试验仪器、试样制备、试验步骤、结果表示和试验报告等。

本标准适用于室温~2000℃钢铁材料固-液相线温度的测试。

本标准主要技术内容:1.术语和定义;2.方法原理;3.试验仪器;4.试样制备;5.试验步骤

6.试验结果表示;7.试验报告


国内外情况
简要说明

目前固-液线相温度测试的相关标准国内外只有两个:1GB/T 1425-2021《贵金属及其合金熔化温度范围的测定 热分析试验方法》该标准主要适用于贵金属及其合金材料,此标准借助热分析方法测量样品升温过程中的热分析曲线,通过确定开始熔化峰的外推起点、峰值温度等进而得出贵金属及其合金开始熔化温度和终了熔化温度。2YS/T 533-2006《自熔合合金粉末固-液相线温度区间的测定方法》该标准主要适用于自熔合合金粉末材料,借助热分析方法测量样品升、降温过程中的热分析曲线,通过确定升降温过程中峰的外推起点温度得出测试材料的固相线温度和液相线温度,该方法仅适用于室温至1500℃范围的测量。以上两个标准不能满足钢铁材料固-液线相温度测试的要求。

备注
 
牵头单位
(签字、盖公章)
月 日
标准化技术组织
(签字、盖公章)
月 日
部委托机构
(签字、盖公章)
月 日
[注1] 填写制定或修订项目中,若选择修订必须填写被修订标准号;
[注2] 选择采用国际标准,必须填写采标号及采用程度;
[注3] 选择采用快速程序,必须填写快速程序代码;
[注4] 体系编号是指在各行业(领域)技术标准体系建设方案中的体系编号。
文件说明
新版行业标准项目建议书-钢铁材料 固-液相线温度测定 差示扫描量热法.doc (41.5KB)任务书(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