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标准项目建议书
建议项目名称
(中文)
云原生能力成熟度模型 第4部分 :电信行业IT业务系统
建议项目名称
(英文)
Cloud Native Application Maturity Model
制定或修订
■制定 □修订
被修订标准号
采用程度
□IDT □MOD □NEQ
采标号
国际标准名称
(中文)
国际标准名称
(英文)
采用快速程序
□FTP
快速程序代码
□B □C
ICS分类号
35.240
中国标准分类号
L67
牵头单位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体系编号
P-99
参与单位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亚信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完成周期(月)
24
目的、意义
或必要性
当前全球的数字化浪潮逐步加深,云计算成为当今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云原生在数字化浪潮中的角色逐步提升,越来越多的从业者、决策者认识到「云原生化已经成为下一代云计算的技术“内核”,将会进一步释放云价值红利,成为企业数智化转型的最短路径,和企业技术创新的关键要素之一」,运营商尤其是移动引入了云原生技术 it系统云改正在进行。但是在云原生应用推广的过程中也面临着“哪些应用适合云原生?”“云原生应用的水平如何?”的问题,我们期望通过制定云原生应用的成熟度标准对此做出评估和指导。
范围和主要
技术内容
范围:通信行业,主要针对运营商的IT业务支撑系统B\O\M\D域的IT业务系统,制定的完善的可执行的标准的化的,一套上云前应用是否适合上云的云原生亲和度的评估模型,和一套上云后的云原生效果的应用成熟度的评估模型,前者用于为业务系统/应用是否进行云原生提供决策依据,后者为业务系统/应用云原生的能力和效果给出测评结果和指导意见。
国内外情况
简要说明
1. 国内外对该技术研究情况简要说明: 从Pivotal公司于2013 年首次正式提出云原生概念和定义,目前已发展近十年时间,而相关云技术发展近二十年时间,逐步进入了成熟期,国内外对于云原生技术成熟度标准已经开展了一些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比如国外开放数据中心联盟(ODCA)和Cloud zone社区等定义了云成熟度模型标准,从云的发展历程定义了数个阶段进行定义,并描述了每个阶段的典型技术特征;国内信通院和阿里云针对云原生制定了成熟度框架,但是都是泛行业标准。 目前来看从应用的微服务化和平台PaaS容器化的两个关键特征来看已经稳定,从具体使用的开发语言,框架和平台组件技术来看,还会不断更新迭代,所以标准的建立已经具备条件,但是我们制定的标准要脱离对具体组件或产品技术的依赖,并从着眼未来5-10年技术的发展方向。 2. 项目与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采用程度的考虑: 如上我们提到国内外Pivotal,ODCA, 中国信通院和阿里云等公司或组织对于云原生的定义,技术框架,成熟度模型等级设计和评估要素做了不同程度的研究,可以作为本云原生成熟度模型的设计参考。单通过对国内外标准研究结果来看,普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三点: • 模型不全面:对于应用适不适合上云没有考虑和设计; • 定性不定量:使用成熟度模型,主要是定性,没有严格定量,评估标准严谨度和可执行性欠缺; • 有技术无管理:仅从技术为度考虑,缺少组织流程管理维度评估。 3. 与国内相关标准间的关系: 与信通院的云原生能力成熟度属于一系列标准体系,本标准仅仅用于通信行业运营商的业务系统。由于运营商的IT业务系统上云相较通用云应用复杂度较高,通用的成熟度模型评估所具备的指标不足以匹配运营商应用上云成熟度评估标准,容易出现评估结果的偏差,本标准模型设计的主要特色是贯穿上云前后全生命周期的、可量化管理的云原生成熟度模型标准。 建立了应用上云前的“云亲和度” (Affinity)和上云后的“云成熟度”(Maturity)两个模型框架,前者通过34个评估指标进行量化评测,给出该应用适不适合上云的参考建议。后者通过106个评估指标进行量化评测,给出该应用上云后的云原生使用成熟度的能力级别,衡量云原生改造后的效果和价值。 4. 指出是否发现有知识产权的问题;无
备注
 
牵头单位
(签字、盖公章)
月 日
标准化技术组织
(签字、盖公章)
月 日
部委托机构
(签字、盖公章)
月 日
[注1] 填写制定或修订项目中,若选择修订必须填写被修订标准号;
[注2] 选择采用国际标准,必须填写采标号及采用程度;
[注3] 选择采用快速程序,必须填写快速程序代码;
[注4] 体系编号是指在各行业(领域)技术标准体系建设方案中的体系编号。
文件说明
H-202110262447-行标-立项建议书.doc (201.47KB)任务书(建议书)
H-202110262447-行标-立项建议书.pdf (89.87KB)任务书(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