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标准项目建议书
建议项目名称
(中文)
碳酸银
建议项目名称
(英文)
Silver carbonate
制定或修订
■制定 □修订
被修订标准号
采用程度
□IDT □MOD □NEQ
采标号
国际标准名称
(中文)
国际标准名称
(英文)
采用快速程序
□FTP
快速程序代码
□B □C
ICS分类号
77.150.99
中国标准分类号
H 68
牵头单位
桐柏鑫泓银制品有限责任公司
体系编号
534
参与单位
有研资源环境技术研究院(北京)有限公司、中船重工黄冈贵金属有限公司
完成周期(月)
24
目的、意义
或必要性

  

本标准适用于沉淀法制备的碳酸银。

目前国内外没有碳酸银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碳酸银产品主要用于制备电子工业中广泛使用的导电电子浆料,以及电影胶片、彩色照相乳剂胶片所用的感光材料,还用于镀银、导电黏合剂、银锌电池、其他银盐、催化剂、特种陶瓷等,医药上用作杀菌材料。

碳酸银是制备片阻用高精度低阻阻浆的关键原材料,“片阻用高精度低阻阻浆”被列入《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指导目录(2019年版)》(工信部原[2019]254号)中的“片阻用高精度低阻阻浆”[“关键战略材料”(三)“先进半导体材料和新型显示材料”,序号296)],主要应用领域为电子信息和5G通讯。

本项目符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2020年全国标准化工作要点》(国标委发[2020]8号)三(“加强标准体系建设,提升引领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四)(“推进制造业高端化标准体系建设”)51(“加快钢铁、有色金属、建材、化工、民爆等标准升级换代,淘汰低端产品和落后产能”)要求;符合工业和信息化部《2020年工业通信业标准化工作要点》三(“引导产业升级,优化完善推荐性标准体系”)(七)(“聚焦5G网络与应用、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数据中心、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新材料、战略性矿产资源、工业基础、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增材制造、现代农机装备、环境保护装备、无人机、质量提升、新型显示、智能光伏、超高清视频、虚拟现实、智慧健康养老、高速宽带、网络数据安全、物联网安全等重点领域”)要求;符合《新材料标准领航行动计划(2018-2020年)》[国质检标联(2018)77号]第二条(主要行动)第(一)节“构建新材料产业标准体系”中“先进基础材料标准子体系是对传统原材料体系的升级,包括先进钢铁材料、先进有色金属材料、先进化工材料”的要求;符合《有色金属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工信部规[2016]316号)第四节(主要任务)(一)2.强化标准支撑“依照《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和《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5年版)》,围绕有色金属新材料、信息化与智能化、节能减排、安全生产、生态保护和扩大应用等领域,对现有标准进行梳理和升级,建立和完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形成与国际标准接轨的有色金属行业标准化体系”的要求。

长期以来,碳酸银产品杂质(主要为铋、铜、铁、铅等)含量较高,不利于制备高性能片阻用高精度低阻阻浆。近年来,国内桐柏鑫泓银制品有限责任公司、有研资源环境技术研究院(北京)有限公司和中船重工黄冈贵金属有限公司等单位经过持续研发,在生产中应用一系列新的溶液深度净化、结晶沉淀和粒度控制技术,开发出高性能碳酸银,杂质含量显著降低,高性能碳酸银有利于高精度低阻阻浆产品的质量提升。

碳酸银的开发生产,符合《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国家统计局令第23号)第六节(战略性新型产业分类表)中“贵金属材料制造”要求;符合《有色金属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工信部规[2016]316号)第四节(主要任务)(三)(大力发展高端材料)“着力发展高性能轻合金材料、有色金属电子材料、有色金属新能源材料、稀有金属深加工材料等,提升材料质量的均一性,降低成本,提高中高端有效供给能力和水平”的要求。

    随着科技不断发展和制造技术及精度的提高,碳酸银应用领域不断扩展,对碳酸银的质量要求也愈益规范。碳酸银作为银化工的重要产品,目前无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其物理化学性质指标及其检测方法均不明确。为保证产品质量,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急需制定碳酸银的产品标准,为碳酸银产品的生产、检验、应用和市场贸易提供依据。


范围和主要
技术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沉淀法制备的碳酸银。

本标准主要内容为:碳酸银产品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标签、包装、运输、贮存、质量证明书和合同(或订货单)等。主要内容为化学成分、澄清度和外观质量分析检验的取样方法、试验方法、试验规则和检验结果判定规则。

碳酸银产品要求主要包括:化学成分、澄清度和外观质量。

碳酸银按纯度分为Ag2CO3-1Ag2CO3-2两个级别。

Ag2CO3-1品级产品需检验的化学成分主要有:Ag2CO3含量不小于99.0%,硝酸不溶物不大于0.03%,硝酸盐不大于0.01%,铋、铜、铅均不大于0.001%,铁不大于0.002%,盐酸不沉淀物不大于0.10%。

Ag2CO3-2品级产品需检验的化学成分主要有:Ag2CO3含量不小于98.0%,硝酸不溶物不大于0.05%,硝酸盐不大于0.05%,铋、铜、铅均不大于0.002%,铁不大于0.005%,盐酸不沉淀物不大于0.15%。

Ag2CO3-1产品澄清度不大于HG/T 3484中规定的澄清度标准3号;Ag2CO3-2产品澄清度不大于HG/T 3484中规定的澄清度标准5号。

产品外黄色或灰黄色粉末,感光性极强,在光作用下逐渐分解。产品无目视可见的夹杂物。

根据碳酸银的生产、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研究制定化学成分、澄清度和外观质量的要求及检验方法。确定标准内容的依据是用户对产品的使用要求及分析检测结果。根据碳酸银产品抽样检验和用户检验结果研究制定本标准。通过对合格产品进行化学成分分析,确定需要检测的成分及其含量,进而确定化学成分分析方法及限值。对合格或不合格产品,将其分析检验结果进行对照,经反复多次试验,验证所制定标准内容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产品化学成分中碳酸银含量采用滴定法测定;硝酸不溶物采用称重法测定;硝酸盐含量采用比色法测定;铋、铜、铁、铅按GB/T 9723的规定测定;盐酸不沉淀物采用称重法测定。化学成分也可按供需双方协商的方法测定。澄清度试验采用溶液澄清法测定;外观质量采用目视检查。

国内外情况
简要说明

1、国内外产业情况(市场、进出口、需求及未来发展展望等)及申报单位情况

目前,国内碳酸银生产技术较为成熟,产品质量稳定,其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市场需求也在逐年增加。

国内主要的碳酸银生产厂家包括桐柏鑫泓银制品有限责任公司、有研资源环境技术研究院(北京)有限公司、中船重工集团第712所、南京化学试剂有限公司、西陇科学股份有限公司等。国外生产公司主要有美国杜邦公司、德国默克公司等。

国内产量基本可满足内需消费,但高端碳酸银产品从国外进口较多。

碳酸银的制备采用沉淀法。常压条件下,硝酸银晶体与去离子水在反应釜中配制成40%的硝酸银溶液,加热至30℃后停止加热,搅拌均匀后加入20%碳酸钠溶液进行反应,生成碳酸银沉淀物,再经洗涤、离心分离、干燥后得到碳酸银。

桐柏鑫泓银制品有限责任公司是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鑫达金银开发中心于1999年1月批准成立的白银深加工企业。公司主要生产经营化学试剂硝酸银及高纯照相级硝酸银产品;生产技术采用中国科学院的专利成果,工艺独特,设计正规,经过20年的生产技术研究与持续改进,现已建成年产800吨硝酸银的生产规模;各种配套环保设施、安全设施齐全,并经有关部门验收合格。公司实际产销量800吨/年,产值20多个亿元,生产技术和产销量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公司专门设置了以检测含金、银产品为主的化验室,化验人员全部经有关部门培训考核合格,持专业技术资格证上岗作业,分析检验实力强,并拥有一整套国内一流的分析检验仪器和设备,以确保产品的质量。“桐银”牌商标荣获河南省驰名商标称号,“桐银”牌硝酸银荣获河南省名牌产品,产品畅销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拥有国内300多家客户群体,占具国内超40%的市场份额。2020年底公司将建成一条年产1500吨硝酸银生产线、年产200吨银粉生产线、年产300吨银浆生产线及一条年产200吨的银盐生产线。

2、国内外标准情况

本标准没有对应的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

本标准在制定时主要结合国内生产和应用实际,制定碳酸银产品化学成分、澄清度和外观质量要求及检验的相应内容。

3. 与国内相关标准间的关系

国内没有碳酸银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


备注
 
牵头单位
(签字、盖公章)
月 日
标准化技术组织
(签字、盖公章)
月 日
部委托机构
(签字、盖公章)
月 日
[注1] 填写制定或修订项目中,若选择修订必须填写被修订标准号;
[注2] 选择采用国际标准,必须填写采标号及采用程度;
[注3] 选择采用快速程序,必须填写快速程序代码;
[注4] 体系编号是指在各行业(领域)技术标准体系建设方案中的体系编号。
文件说明
29 碳酸银.doc (40KB)任务书(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