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标准项目建议书
建议项目名称
(中文)
冰铜
建议项目名称
(英文)
Copper matte
制定或修订
□制定 ■修订
被修订标准号
YS/T 921-2013
采用程度
□IDT □MOD □NEQ
采标号
国际标准名称
(中文)
国际标准名称
(英文)
采用快速程序
□FTP
快速程序代码
□B □C
ICS分类号
77.150.30
中国标准分类号
H62
牵头单位
大冶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
体系编号
23012
参与单位
山东恒邦冶炼股份有限公司、北方铜业股份有限公司、云南铜业股份有限公司西南铜业分公司、铜陵有色金属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南京海关工业产品检测中心
完成周期(月)
18
目的、意义
或必要性

1、《冰铜》标准修订的目的、意义

按国家标准GB/T11086《铜及铜合金术语》2.2.1术语和定义“冰铜主要由硫化亚铜和硫化亚铁组成的中间产品,含量一般为15%~70%,硫含量15%25%冰铜也叫铜锍,是铜冶炼生产的中间产物,是生产粗铜的主要原料。

《冰铜》制定于2013年,为有色金属行业标准YS/T 921,标准中规定了产品的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质量预报单或合同(或订货单)等,其中产品的要求、检验方法均反映了当时的行业技术水平,对当时冰铜行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但近些年随着冶炼行业的不断提高和发展,冶炼厂的冶炼工艺也在逐步的提升。从经济效益的角度考虑,铜价格一直在攀升,今年铜价达到7.4万元/吨进入历史新高,品位较低的冰铜将会为冶炼厂增加损耗。国内铜冶炼能力快速扩张和资源供应的日益紧张,国内铜原料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对产品的要求、检验方法的要求越来越高

经过本次调研大部分厂家存在冰铜检验方法不一致,而按照各自的标准检测,导致产品组成相差较大,对产品的生产、推广应用造成严重影响。因此,本次修订《冰铜》行业标准,有利于规范《冰铜》行业健康发展,提高冰铜的质量水平,为其推广应用提供条件。

2、《冰铜》标准修订的必要性

通过对YS/T 921-2013《冰铜》的修订、发布、实施、应用及推广,将进一步规范冰铜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冰铜的检验方法、检验规则,促进冰铜在生产、销售及贸易过程中的公平交易,减少冰铜的品质波动产生的品质差异及贸易争议,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需解决的问题:

(1)按国家环保要求,需要对原标准3.2.1条款中冰铜化验成分杂质含量进行调整。

(2)工业和信息化部从2014年起就已陆续发布了YS/T 990《冰铜化学分析方法》系列标准,需要对原标准4.1条款中“冰铜中的化验成分测定方法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进行修订;

    冰铜取制样方法除了原标准5.3.1条款中“冰铜取样和制样标准参照GB/T2007《散装矿产品取样、制样通则》规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要求的“分层取样、系统取样”两种方式外,实际中,在料场落地后混匀摊平后取样的方法占大多数且更具代表性。寻求新的取样方式,还需要广泛调研收集资料,进行试验以此确定不同的试验方案,有些试验还需要选择单位进行配合验证。


范围和主要
技术内容

1.适用范围:本文件适用于经熔炼得到的由硫化亚铜和硫化亚铁组成的含铜在35%~75%之间的供冶炼铜用的冰铜产品。

2.主要技术内容包括:冰铜的的一般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标志、运输、贮存和质量证明书、合同(或订货单)等内容

3.本次修订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3.1更改本文件“范围”的表述(见第1章,2013年版的第1章)

  主要将“含铜在15%~70%之间的中间产品”调整为“含铜在35%~75%之间”,从前期收集的部分铜冶炼生产企业的数据了解到,冰铜含铜量可控制在35%以上,很多企业(如山东恒邦、云铜、北方铜业、铜陵等都是高品位冰铜吹炼工艺,铜含量≥60%,最高达到75%)。此外,“YS/T 990冰铜化学分析方法中 铜量的测定 碘量法”中测定范围上限为77%,所以结合生产实际做此调整。

3.2更改本文件“规范性引用文件”(见第2章,2013年版的第2章)

一是补充了“GB/T 2007.1  散装矿产品取样、制样通则 手工取样方法”;

二是补充了 “GB/T 2007.2  散装矿产品取样、制样通则  手工制样方法”;

文件中“6.3 取样和制样”的内容需要规范性引用上述标准。

三是补充了“YS/T 990(所有部分)冰铜化学分析方法”;

3.3更改本文件“表1 冰铜化学成分”(见4.2.1,2013年版的3.2.1)

1)不同品级铜含量的确定:

  根据表1“部分企业近三年冰铜的铜含量统计表”可知,我国各铜冶炼生产企业冰铜含铜量基本可控制在35%以上,当含铜量低时,单位运输、杂质处理成本升高。从商务部门了解到,现在冰铜贸易上一般以含铜品位45%为基准计算品级差价,超过65%时,不再加价,故根据生产实际、客户需求和供销合同结算数据确定,冰铜一级品Cu含量不小于65%、二级品Cu含量不小于45%、三级品Cu含量不小于35%。

2)不同品级铁+硫含量的确定:

   原文件2013年版中未对冰铜中Fe、S元素进行控制,但冰铜中Fe、S元素占比较大,虽然冰铜贸易对Fe、S元素不计价,可是需方一般对S元素有下限要求,此次增加对Fe、S元素的控制,规定Fe+S有效成分含量,也有利于海关及相关检验部门实施查验。根据收集的部分铜冶炼生产企业的数据确定,冰铜一级品Fe+S含量不小于20%、二级品Fe+S含量不小于30%、三级品Fe+S含量不小于55%。

3)杂质铅范围的确定:

一是参考GB20424-2006《重金属精矿产品中有害元素的限量规范》中铜精矿Pb含量不大于6.0%要求;二是结合生产实际分析,由于铅和铜的液态溶解极为有限 ,所以吹炼过程中铅较容易除去,随着冰铜品位的提高 ,铅脱除率明显升高;三是根据收集的部分铜冶炼生产企业的数据确定,冰铜一级品Pb含量不大于1.5%、二级品Pb含量不大于2%、三级品Pb含量不大于3%。(原文件2013年版,一级品Pb含量不大于3%、二级品Pb含量不大于4%、三级品Pb含量不大于8%。)

4)杂质锌范围的确定:

一是结合生产实际分析 ,进入铜锍相中的Zn随着冰铜品位升高明显降低,渣量越大,带走越多。二是根据收集的部分铜冶炼生产企业的数据确定,冰铜一级品Zn含量不大于1%、二级品Zn含量不大于2%、三级品Zn含量不大于3%。(原文件2013年版,一级品Zn含量不大于2%、二级品Zn含量不大于3%、三级品Zn含量不大于4%。)

5)杂质砷范围的确定:

铜火法冶炼原料中砷要严格控制,砷进入硫酸系统很容易造成触媒中毒,还会产生大量砷渣,导致处置费用大幅上升。一是参考GB20424-2006《重金属精矿产品中有害元素的限量规范》中铜精矿As含量不大于0.5%的要求;二是保证后端产品质量,控制进入铜电解系统含砷量,YS/T 70-2015《粗铜》As含量不大于0.34% 的要求;三是根据收集的部分铜冶炼生产企业的数据确定,冰铜一级品As含量不大于0.15%、二级品As含量不大于0.3%、三级品As含量不大于0.4%。(原文件2013年版,一级品As含量不大于0.15%、二级品As含量不大于0.3%、三级品As含量不大0.5%。)

6)杂质氧化镁范围的确定:

MgO在冶炼过程中职业危害、炉体设备损害比较严重,根据收集的部分铜冶炼生产企业的数据确定,冰铜一级品MgO含量不大于0.5%、二级品MgO含量不大于1%、三级品MgO含量不大于2%。(原文件2013年版,一级品MgO含量不大于1%、二级品MgO含量不大于2%、三级品MgO含量不大于3%。)

7)杂质锑范围的确定:

Sb在铜冶炼火法冶炼是较难去除,且危害性较大,根据收集的部分铜冶炼生产企业的数据确定,冰铜一级品Sb含量不大于0.2%、二级品Sb含量不大于0.3%、三级品Sb含量不大于0.4%。(原文件2013年版,一级品Sb+Bi含量不大于0.3%、二级品Sb+Bi含量不大于0.4%、三级品Sb+Bi含量不大于0.5%。)

8)杂质铋范围的确定:

铜火法冶炼原料中铋要严格限制,这种元素可导致浇铸出的阳极板拉伸性能较差,容易开裂、脆断。根据收集的部分铜冶炼生产企业的数据确定,冰铜一级品Bi含量不大于0.04%、二级品Bi含量不大于0.08%、三级品Bi含量不大于0.1%。(原文件2013年版,一级品Sb+Bi含量不大于0.3%、二级品Sb+Bi含量不大于0.4%、三级品Sb+Bi含量不大于0.5%。)

9)杂质氟、镉、汞范围的确定:

冰铜作为铜原料在冶炼过程中和铜精矿一同入炉,有害元素的危害同铜精矿中有害元素的作用一样,会危害炉体、管道及作业工人的人身安全。国家安全环保等相关理念不断要求企业更加注重环境和人的安全性。本文件从生产企业金属铜的回收以及环保角度考虑,增加对F、Cd、Hg三种杂质含量进行了规范。根据GB20424-2006《重金属精矿产品中有害元素的限量规范》中铜精矿F含量不大于0.1%、Cd含量不大于0.05%、Hg含量不大于0.01%的要求,综合收集的部分铜冶炼生产企业的数据及反馈意见确定, 参照执行。

3.4更改本文件“物理规格”中块状冰铜粒度(见4.3.2,2013年版的3.3.2)

原文件中块状冰铜粒度在3-150mm之间,冰铜的粒度对取样和制样有着较高的要求,粒度太大,取样偏差大,取样量也将成倍增加。后期制样破碎过程比较繁琐,粒度超过80mm以上品位超过50%对传统的制样设备将是不小的挑战,难以承受。因此将块状冰铜粒度上限控制在80mm以下。

3.5更改本文件“外观质量”的表述(见4.3.2,2013年版的3.3.2)

原文件外观质量采用目视法检测,要求“品质应基本一致”,但“品质”用目视法不能准确检测,只能对外来夹杂物,同一交货批颜色、水分、粒度进行识别,因此做相应更改。

3.6更改本文件“试验方法”中冰铜化学成分测定方法的表述(见5.1,2013年版的4.1)

在原文件2013年版《冰铜》发布后,又陆续发布了YS/T 990(所有部分)一系列冰铜化学分析方法,因此冰铜中的化学成分测定方法按照YS/T 990(所有部分)或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

3.7更改本文件“检验规则”中对检验结果异议提出的表述(见6.1.2,2013年版的5.1.2)

  原文件中“需方对检验结果有异议时,应在30d内向供方提出”。现在检验有多种方式,如到厂检验、异地检验、第三方检验等,故对检验结果有异议时供需双方均可提出,且在30天内以书面形式提出符合法律法规要求。

 

3.8增加“料场落地混匀摊平定尺定点取样法”(6.3.2)

(1)为验证冰铜在原始和混匀状态下的品质不均匀程度,标准编制组制定了品质波动试验方案,从“附件1冰铜试验验证报告”表4、表5中看出,大冶公司安排外购冰铜分别在原始和混匀状态下试验5个批次。从试验数据分析看:冰铜在原始状态的品质波动( )值为1.067。冰铜在混匀状态的品质波动( )值为0.444。因此,冰铜在原始状态的品质波动明显大于冰铜在混匀状态的品质波动,是符合现状的。

(2)为验证“料场落地混匀摊平定尺定点取样法”作为常规法的可行性,标准编制组制定了冰铜取样系统误差校核试验方案,采集了大冶有色原料生产单位及10种矿源进行验证试验20次,共计获得30组试验数据,从“附件1冰铜试验验证报告”中得出结论: “货车取样法”(A法)与“料场落地混匀摊平定尺定点取样”(B法)无显著性差异,“料场落地混匀摊平定尺定点取样”(B法)可做常规法使用。

鉴于上述分析,我们建议冰铜落地后机械混匀后平摊成高度不大于200mm的矿堆,采用专用取样器或样铲按照随机均匀布点方式采取份样。

3.9更改本文件“检验结果判定”的表述(见6.4.1、6.4.2、6.4.3,2013年版的5.4.1、5.4.1、5.4.3);

原文件中“检验结果判定”条款中有“或者按较低品级作为最终结果”。“或者由供需双方协商予以解决”。的表述,这些内容可以在合同中约定,无需在文件中表述。

3.10增加“包装、运输、贮存和质量证明书”(见第七章)

原文件中没有“运输、贮存”的规定,文件中予以补充。

国内外情况
简要说明

1、国内:本标准在修订过程中,引用的国家标准有GB/T2007《散装矿产品取样、制样通则》(所有部分)、 YS/T 990《冰铜化学分析方法》系列标准,所引用的标准均为当前最新版本。

2、国际:目前尚无通用的国际标准。

3、没有发现经济产权问题。

4、牵头起草单位为《冰铜》行业标准原负责起草单位,在标准制修订方面经验丰富.



备注
 
牵头单位
(签字、盖公章)
月 日
标准化技术组织
(签字、盖公章)
月 日
部委托机构
(签字、盖公章)
月 日
[注1] 填写制定或修订项目中,若选择修订必须填写被修订标准号;
[注2] 选择采用国际标准,必须填写采标号及采用程度;
[注3] 选择采用快速程序,必须填写快速程序代码;
[注4] 体系编号是指在各行业(领域)技术标准体系建设方案中的体系编号。
文件说明
10.冰铜-建议书 (45KB)任务书(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