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标准项目建议书
建议项目名称
(中文)
基于用户卡应用的移动认证系统技术要求 安全要求
建议项目名称
(英文)
Security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SIM-Applet based mobile authentication system
制定或修订
■制定 □修订
被修订标准号
采用程度
□IDT □MOD □NEQ
采标号
国际标准名称
(中文)
国际标准名称
(英文)
采用快速程序
□FTP
快速程序代码
□B □C
ICS分类号
35.030
中国标准分类号
L70
牵头单位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体系编号
C-06-04-04
参与单位
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郑州信大捷安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完成周期(月)
24
目的、意义
或必要性
SIM认证作为中国运营商应用层安全认证的能力系统,为现有认证系统补充了多种方便且高安全级别的认证能力,例如:身份令牌、PKI数字签名、动态口令OTP等,满足《基于用户卡应用的移动认证系统技术要求》。 不同于传统认证方案,SIM认证系统安全风险主要包含以下: 1.业务安全:用户办理SIM卡及申请数字证书环节中可能发生身份冒充等风险。 2.通信安全:基于用户SIM卡的认证流程中可能发生劫持、篡改、重放等风险。 3.数据安全:用户SIM卡数据、密钥数据需要保存在SIM卡侧及系统平台侧,认证指令数据需要从平台传输至SIM卡,均存在被攻击导致泄露的风险。 4.SIM卡安全:SIM卡放置于用户手机内,可能存在被攻击、破解、复制等风险。 5.卡应用安全:卡应用存储于SIM卡侧,可能发生被非法读取、篡改、删除等风险。 综上,我们需要全面分析和梳理SIM认证业务面临的安全风险,明确SIM认证业务安全总体技术要求,为技术试验、系统建设和运行维护提供依据。
范围和主要
技术内容
本标准基于对SIM认证业务的风险分析,将从业务安全、数据安全、终端安全、系统安全、网络安全、物理安全等方面提出技术要求。
国内外情况
简要说明
国外GSMA、FiDo分别针对用户身份认证制定了相关标准。GSMA OpenID Connect允许开发者验证跨网站和应用程序的用户,而无需拥有和管理密码文件,定义通过鉴别后身份凭证的分享规范。FiDo UAF主要协议允许网络服务端提供无密码和多因子安全的服务,用户通过本地认证机制(例如指纹,人脸识别,声纹,PIN码等)将用户注册到在线服务端。UAF协议允许服务选择哪些安全因子来进行用户认证。一旦注册,当用户需求服务时只需进行身份验证,用户只需重复本地身份验证操作就能完认证过程。 国内方面,CCSA《移动应用身份认证总体技术要求》,主要规定了移动应用身份认证(MAA)体系结构,允许采用可信执环境(TEE)、白盒加密或安全元件(SE)作为认证器。《基于用户卡应用的移动认证系统技术要求 总体要求》规定了基于用户卡应用的移动认证系统的总体架构要求、组网要求、系统模块功能要求、业务流程、多个认证系统互联互通要求、协议与接口要求。 本标准立项将与CCSA《基于用户卡应用的移动认证系统技术要求》相关标准,共同构成一个更加完整的技术标准体系。 针对以上情况,建议尽快推动本立项,从而弥补SIM认证业务在安全标准上的空白。
备注
无 
牵头单位
(签字、盖公章)
月 日
标准化技术组织
(签字、盖公章)
月 日
部委托机构
(签字、盖公章)
月 日
[注1] 填写制定或修订项目中,若选择修订必须填写被修订标准号;
[注2] 选择采用国际标准,必须填写采标号及采用程度;
[注3] 选择采用快速程序,必须填写快速程序代码;
[注4] 体系编号是指在各行业(领域)技术标准体系建设方案中的体系编号。
文件说明
H-202106092105-行标-立项建议书.doc (200.39KB)任务书(建议书)
H-202106092105-行标-立项建议书.pdf (87.7KB)任务书(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