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标准项目建议书
建议项目名称
(中文)
工业数字化碳管理与服务规范通则
建议项目名称
(英文)
General rules for Industrial Digital Carbon Management and Services
制定或修订
■制定 □修订
被修订标准号
采用程度
□IDT □MOD □NEQ
采标号
国际标准名称
(中文)
国际标准名称
(英文)
采用快速程序
□FTP
快速程序代码
□B □C
ICS分类号
13.020.10
中国标准分类号
Z00
牵头单位
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
体系编号
4.5
参与单位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
完成周期(月)
24
目的、意义
或必要性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决策部署,落实工信部《“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以及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关于印发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推动工业数字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以工业数字化驱动工业绿色低碳转型,建立工业数字化碳管理与服务标准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开展工业数字化碳管理和服务能够有利于有效解决目前国内企业碳排放统计监测和计量体系缺,碳排放数据管理应用体系、碳资产管理体系普遍缺失,等问题。完善工业和通讯业“双碳”标准,以数字化手段助理构建统一规范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助力全社会“双碳”标准体系建设。

二是,有利于规范数字化碳管理服务市场,构建统一高质量的服务生态。当前在数字化碳管理领域存在服务商生态薄弱,行业产品供给不足,技术产品服务标准不统一,行业企业认识不一致等问题,数字化碳管理领域服务生态体系不完善,通过开展工业数字化碳管理系列标准编制,能够有效引导并规范面向企业、园区、地方政府及国家主管部门的各类碳排放数字化、信息化监管支撑和节能降碳服务,有助于企业/行业规范数字化碳管理和服务产品。

三是,有利于多行业形成合力,构建基于数字化的一体化碳管理和服务体系。随着我国双碳战略的深入实施,企业 ESG信息披露已经成为产业共识,通过工业数字碳管理与服务系列标准编制,在确立的通则标准引导下,有利于各行业之间、产业链之间形成统一的共识,以信息共享共建为原则,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数字化、智能化赋能工业碳达峰碳中和。

四是,工业数字化碳管理与服务系列标准编制,将推动补齐碳排放核算、报告、核查、披露、认证和标识等关键环节短板,加强碳排放基础数据库建设,推动核算方法与国际接轨,完善核算标准与核查机制。


范围和主要
技术内容

标准提出了工业数字化碳管理与服务的对象、基本要求、级别、服务和管理内容,功能要求、管理要求。

标准适用于工业数字化碳管理与服务的开发、建立、实施与评价。

标准规范了重点工业领域、园区应用数字化方法进行碳管理和服务的通用技术内容,主要包括:(1)碳排放监测:针对各类工业设备监测、相关运行服务监测、信息基础设施监测、虚拟电厂监测、生产过程碳排放监测、园区碳排放监测等领域的数字化采集监测体系;(2数字化碳核算针对行业碳排核算因子库、核算工具和各行业重点应用场景的数字化核算应用系统;(3)评估诊断:针对产品、生产线、工厂、园区的数字化碳足迹追踪、碳效比、综合碳效分析、碳脱钩分析、绿色低碳发展指数等数字化碳管理服务体系4数字化综合应用:针对数字化碳管理园区、数字化碳管理工厂、重点行业数字化碳管理行业平台、数字化碳管理区域综合服务平台等综合建设运营及评价;(5)数字化碳管理服务:针对人员、机构、服务产品的服务能力和服务规范进行评价和规范;(6)碳资产:企业、机构、园区的碳资产数字化管理涉及的技术支撑、管理运营及评估评价。

标准为钢铁、有色、石化、建材、化工、汽车、新能源、电子、交通等重点行业企业及各类园区开展碳排放服务及管理提供了指导,也可为政府实施监管、考核提供依据。


国内外情况
简要说明

碳排放业务本身涉及面广、专业性强、数据质量要求高,工作程序复杂繁琐、成本高、难度大。当前,国内企业碳排放数字化统计监测和计量、碳排放数据管理、碳资产管理无统一规范,国内碳排放管理与服务相关标准缺失,而国外在数字化碳计量、核算、评价、管理服务领域标准工作相对我国要布局的早且成效显著。国内应加快工业数字化碳管理领域标准体系建设,同时考虑标准国际化工作。


备注
 
牵头单位
(签字、盖公章)
月 日
标准化技术组织
(签字、盖公章)
月 日
部委托机构
(签字、盖公章)
月 日
[注1] 填写制定或修订项目中,若选择修订必须填写被修订标准号;
[注2] 选择采用国际标准,必须填写采标号及采用程度;
[注3] 选择采用快速程序,必须填写快速程序代码;
[注4] 体系编号是指在各行业(领域)技术标准体系建设方案中的体系编号。
文件说明
《工业数字化碳管理与服务规范通则》立项建议书.docx (20.66KB)任务书(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