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标准项目建议书
建议项目名称
(中文)
区块链 跨链接入与准入控制技术要求
建议项目名称
(英文)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cross-chain access and admission control of blockchains
制定或修订
■制定 □修订
被修订标准号
采用程度
□IDT □MOD □NEQ
采标号
国际标准名称
(中文)
国际标准名称
(英文)
采用快速程序
□FTP
快速程序代码
□B □C
ICS分类号
35.030
中国标准分类号
L70
牵头单位
北京邮电大学、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体系编号
G
参与单位
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腾讯云计算(北京)有限责任公司,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蚂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完成周期(月)
24
目的、意义
或必要性
区块链技术在国家战略指引下得到了不断发展和创新,不同区块链间的跨链协同、数据共享与监管成为当前区块链发展的一大技术创新重要突破口,而区块链的跨链接入和准入控制成为当前区块链发展及监管的重要议题。 (1)区块链跨链技术及应用需求日益激增,但当前业界缺乏相应的跨链接入与准入控制的方法和技术。不同区块链平台往往难以实现跨链协同和共享,跨链接入与准入控制成为区块链发展的首要约束条件而亟待解决。 (2)现有的跨链技术缺乏系统和全面的跨链接入和准入控制的技术规范和标准。当前跨链技术发展缺乏跨链接入和准入控制的整体架构、核心模型、实施方法、评价机制等,制定统一且满足现有跨链接入和准入控制需求的技术规范显得极为重要。 (3)国际上已有的跨链技术更多地面向公有链,缺乏对同构和异构联盟链/许可链的支持。国际范围内基于桥接机制和路由模式的跨链技术缺乏接入管理、准入控制及权限管理等使得跨链协同、数据交换与共享存在极大风险和挑战。
范围和主要
技术内容
本标准界定了跨链接入与准入控制的定义,定义了区块链跨链接入的参考架构、接入方式、验证规则等技术要求,规范了不同应用场景下的跨链准入控制、权限管理、事务管理等功能要求。本标准的逻辑结构分为: 1.定义。包括跨链接入、准入控制的概念及范围的明确界定。 2.跨链接入规则。包括跨链接入的参考架构及接入方式、接入链安全强度要求、跨链可信验证规则、跨链交互组件与适配接口等。 (1)参考架构及接入方式。包括基础层、跨链层、服务层、应用层等。 (2)接入链安全强度要求。包括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密码安全、共识安全等。 (3)跨链可信验证规则。包括身份验证、权限验证等。 (4)跨链交互组件与适配接口。包括接入接口、合约接口、事件接口等。 3.跨链准入控制。包括身份认证准入机制、权限管理与授权机制、跨链事务管理要求等。 (1)身份认证准入机制。包括节点管理、身份认证、身份管理等。 (2)权限管理与授权机制。包括跨链访问模式、权限信息及策略等。 (3)跨链事务管理要求。包括跨链接入事务管理、跨链接入可审计要求等。 本标准适用于区块链跨链接入方案制定、技术研发等,可供各行业组织参考。
国内外情况
简要说明
1. 国内外对该技术研究情况简要说明: (1)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电气与电子工程协会IEEE等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机构均致力于推动区块链国际标准的制定,但区块链跨链接入与准入控制技术相关国际标准目前仍在起草中。 (2)国内目前尚无现行区块链跨链接入及准入控制技术相关的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 本标准的制定能够弥补当前区块链跨链接入与准入控制技术标准的空白,有效指导各区块链跨链平台的研发与应用工作。 2. 不涉及知识产权问题。
备注
 
牵头单位
(签字、盖公章)
月 日
标准化技术组织
(签字、盖公章)
月 日
部委托机构
(签字、盖公章)
月 日
[注1] 填写制定或修订项目中,若选择修订必须填写被修订标准号;
[注2] 选择采用国际标准,必须填写采标号及采用程度;
[注3] 选择采用快速程序,必须填写快速程序代码;
[注4] 体系编号是指在各行业(领域)技术标准体系建设方案中的体系编号。
文件说明
H-202111302711-行标-立项建议书.doc (200.91KB)任务书(建议书)
H-202111302711-行标-立项建议书.pdf (2.91MB)任务书(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