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标准项目建议书
建议项目名称
(中文)
绿色建材评价 混凝土外加剂
建议项目名称
(英文)
Green building materials assessment—concrete admixtures
制定或修订
■制定 □修订
被修订标准号
采用程度
□IDT □MOD □NEQ
采标号
国际标准名称
(中文)
国际标准名称
(英文)
采用快速程序
□FTP
快速程序代码
□B □C
ICS分类号
13.020.10
中国标准分类号
Z04
牵头单位
北京国建联信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体系编号
1-18.4
参与单位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完成周期(月)
24
目的、意义
或必要性

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建筑材料作为工程建设的基础和保证建筑物功能的重要物质支撑,在此过程中也面临着资源约束趋紧,能耗水平高企,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20131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3〕号)提出“十二五”期间,完成新建绿色建筑10亿平方米,到2015年末,20%的城镇新建建筑达到绿色建筑标准的行动目标。绿色建筑是在建筑的全寿命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绿色建筑离不开绿色建材,“绿色建筑行动方案”提出大力发展绿色建材,编制绿色建材产品目录,完善绿色建材标准体系,积极支持绿色建材产业发展。

2014521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绿色建材评价标识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建科〔201475号),共522条。《管理办法》规定,住房城乡建设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全国绿色建材评价标识监督管理工作,指导各地开展绿色建材评价标识工作,同时《管理办法》明确了绿色建材的定义,即在全生命周期内可减少对天然资源消耗和减轻对生态环境影响,具有“节能、减排、安全、便利和可循环”特征的建材产品。

20158月,为进一步促进绿色建材生产和应用,住房城乡建设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促进绿色建材生产和应用行动方案》,提出到2018年,新建建筑中绿色建材应用比例达到30%,绿色建筑应用比例达到50%,试点示范工程应用比例达到70%,既有建筑改造应用比例提高到80%

绿色建材因其节能、减排、安全、便利和可循环等优势,这几年正被广泛的接受和得到大量的应用。但因为没有相应的标准,造成了目前市场上绿色建材的概念混乱,产品良莠不齐,有的造成了不好的影响,严重的影响了绿色建材的发展,因此急需统一标准,规范市场。因此,研究和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客观、准确地评价建材的绿色程度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尽快编制绿色建材评价标准,大力发展绿色建材,是全面推广绿色建筑的需要,是实现节约资源和能源、减少污染,创造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的重要措施,也是引导建材工业深化节能降耗、消化过剩产能、调整产业结构、促进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对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1)编制绿色建材评价标准,推动绿色建材生产应用,是顺应绿色建筑快速发展的需要。

我国是世界上年新建建筑量最大的国家,建筑量多年保持高速增长。近些年,我国城镇年均以10-15亿平方米的建设量支撑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而且随着新型城镇化不断推进,大规模建设还将持续。我国的绿色建筑工作起步较晚, 2006年发布了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2014年进行了修订),自20087月发布第一批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以来,绿色建筑发展迅速,逐渐成为建筑业的发展方向。截止20151231日,全国共评出3979项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总建筑面积达到4.6亿平米。根据《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的要求,城镇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将从2012年的2%提升到2020年的50%。绿色建筑已形成规模化发展和全面推进态势。

建筑材料是建筑建造的基本元素,建筑材料的绿色性能优劣直接决定着建筑的绿色程度,绿色建材是实现绿色建筑的基本必要保证。我国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事业的快速推进和发展对建材的节能、环保、绿色、低碳、可循环利用的性能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发〔20166号)提出,推广绿色建筑和建材,完善绿色节能建筑和建材评价体系。因此,目前亟需编制绿色建材评价标准,绿色建材的发展必须以终端的绿色建筑需求为导向,促进绿色建材产业和绿色建筑产业协调健康持续发展。

2)编制绿色建材评价标准,推动绿色建材生产应用,是减少污染、保护环境及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

建材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点行业,也是建筑业发展的基础行业。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建材工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有力支撑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建筑业的快速发展。然而,高产能、高贡献率的同时,也造成了建材工业“两高一资”和产能过剩等的沉疴顽疾。普遍存在着以下主要问题:产品单一、功能质量和规格档次总体较低;生产工艺相对落后、资源能源消耗多、有害污染物排放量大,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压力剧增,节能减排步伐缓慢;部分大宗建材行业产能过剩,产业组织结构调整优化步伐缓慢;建材新兴产业总体规模偏小、产业化进程亟待加快;建材生产标准和建筑应用标准衔接、配套性差,生产和应用信息不对称,与建筑工程应用产生脱节等问题,难以满足建筑节能、绿色建筑和新型城镇化建设需要。

随着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加快推进,高能耗、高排放和资源型的建材工业面临着进一步降低单位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进一步削减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进一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环保性能等等多重约束,迫切要求建材工业更加注重发展质量和效益。编制绿色建材评价标准,推广绿色建材,可以节约资源和能源、保护生态环境、减少污染物排放,有效带动相关技术及产业的资金投入,对缓解资源环境约束,促进建材工业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范围和主要
技术内容

本标准规定了混凝土外加剂绿色建材评价的术语和定义、评价要求和评价方法,适用于减水剂(普通减水剂、高效减水剂、高性能减水剂)、引气剂、膨胀剂和复合外加剂等4类混凝土外加剂的绿色建材评价。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依据国家标准《绿色产品评价通则》(GB33761)绿色产品评价指标选取原则以及《绿色建材评价导则》的要求制定。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基本要求和评价指标要求两部分。基本要求主要针对生产企业的污染物排放、污染物总量控制、企业的管理和产品质量水平。评价指标由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组成。一级指标包括资源属性指标、能源属性指标、环境属性指标和品质属性指标,在一级指标下设置可量化、可检测、可验证的二级指标。

国内外情况
简要说明

1.         国内外对该技术研究情况简要说明

1.1 国外绿色建材评价工作情况

20世纪80年代以来,欧美国家开始注意室内建筑材料的污染。1987年以来曾在瑞典召开了两次“健康材料学术研讨会”。到了90年代,一些工业发达国家对绿色建材的发展、研究和应用更加重视,思路逐渐明确,制定出一些有机挥发物散发量的试验方法,并推行低散发量标志认证。1994 年联合国设立了“可持续产品开发”工作组。随后,国际标准化机构ISO开始讨论制定环境调和制品(ECP) 的标准化。由于绿色建材需要用科学评价体系进行评价才能予以认定,其评价体系的公正和完善与否影响着绿色建材的发展。

环境标志是一种标在产品或其包装上的标签,是产品的“证明性商标”,它表明该产品不仅质量合格,而且在生产、使用和处理处置过程中符合特定的环境保护要求,与同类产品相比,具有低毒少害、节约资源等环境优势。目前国际上已有几十个国家采用不同的环境标志。

德国于1978年率先发布了世界上第一种环境标志——蓝色天使标志。考虑的因素包括污染物散发、废料产生、再次循环使用、噪声和有害物质等。现已建立了75个产品组,准则每三年修改一次。对各种涂料规定最大VOC含量,一些有害材料禁用。对于木制品的基体材料,在标准室试验中的最大甲醛浓度为0.1mg/kg4.5mg/100g干板,装饰后产品在标准室试验中的最大甲醛浓度为0.05mg/kg,最大散发率为2mg/m3。带蓝色天使标志的产品已超过3500个。

日本从1988年开始开展环境标志工作,1993年日本科技厅制定并实施了“环境调和材料研究计划”,通产省制定了环境产业设想并成立了环境调查和产品调整委员会。1989 年日本环境厅开始实施“生态标志”计划,1999年年底,该计划已有68个产品类别、约4400种生态标志产品。近年来日本在绿色建材的产品研究开发和健康住宅样板工程的兴建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美国各州市对建材的污染物已有严格的限制,而且要求愈来愈高,不符合限定的产品被课以重税和罚款。美国有关单位制定出地毯标志计划,对室内饰面材料和家具中有害物质的散发量做了规定,其中包括TVOC含量、可吸人颗粒物含量、甲醛含量等指标。产品范围涉及办公家具、地毯、胶黏剂、墙体涂料、防火材料。

加拿大 Ecologo环境标志计划始于1988年,对一些建材产品制定了“住宅室内空气质量标准”,规定材料有机物散发总量(TVOC),见表2. 12。相应地规定水基性建筑涂料、刨花板、中密度纤维板、地毯、PVC弹性地板、石膏板用胶黏剂中总有机挥发物含量、甲醛含量、苯含量。

各国的环境标志产品的应用领域、评价内容和评价指标各不相同。大多数计划是针对室内建筑材料(装饰装修材料)的污染物指标制定定量规定,从评价方法上基本采用单因素评价,对一些具体而单一的污染物指标如甲醛含量进行成分限制。迄今为止,国际上尚未有一种标志计划是采用建筑材料生命全周期分析方法,从建筑材料的原料采集、生产制造、使用和废弃回收各阶段对建筑材料的资源消耗、能源消耗、环境污染、经济性、资源再利用性等各项指标进行全方面综合评价,从而做出是否是绿色建材以及“绿色”程度的评判。我国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1.2 国内绿色建材评价工作

根据《绿色建材评价标识管理办法》(建科[2014]75号)和《绿色建材评价标识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建科[2015]162号),通过使用《绿色建材评价技术导则(试行)》开展包括预拌混凝土、砌体材料、保温材料、建筑节能玻璃、卫生陶瓷、陶瓷砖及预拌砂浆在内的7种建筑材料绿色建材评价工作。

2016527日,我国第一批绿色建材评价标识在北京发布,共32家企业45个产品获得首批三星级绿色建材评价标识,标志着我国绿色建材评价标识工作取得了良好开端。

根据统计情况可以看出,在全国建材工业发展较为成熟、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绿色建材评价标识开展情况较好并且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会认可度和市场规模。而在一些目前绿色建材评价标识推动较为缓慢的地区,也已经逐步开始加大力度进行推进工作。通过正在公示的企业名单可以看出,例如广西、新疆等地正在积极响应绿色建材评价工作,这预示着绿色建材评价已经初步步入正轨,可以在原有的7类建材产品种类上扩展产品类别,进一步推动绿色建材发展。

2.         项目与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采用程度的考虑:

该标准项目没有对应的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

3.         与国内相关标准间的关系:

本标准产品指标参考GB 8076《混凝土外加剂》;环境指标参考GB 1234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6297《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8588《混凝土外加剂中释放氨的限量》、GB 31040《混凝土外加剂中残留甲醛的限量》等标准。

4.         指出是否发现有知识产权的问题

无。


备注
 
牵头单位
(签字、盖公章)
月 日
标准化技术组织
(签字、盖公章)
月 日
部委托机构
(签字、盖公章)
月 日
[注1] 填写制定或修订项目中,若选择修订必须填写被修订标准号;
[注2] 选择采用国际标准,必须填写采标号及采用程度;
[注3] 选择采用快速程序,必须填写快速程序代码;
[注4] 体系编号是指在各行业(领域)技术标准体系建设方案中的体系编号。
文件说明
14-1绿色建材评价 混凝土外加剂》-建议书.docx (26.47KB)任务书(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