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标准项目建议书
建议项目名称
(中文)
钢铁企业绿色低碳发展对标指南
建议项目名称
(英文)
Guidelines for green and low-carbon development in Iron and Steel enterprises
制定或修订
■制定 □修订
被修订标准号
采用程度
□IDT □MOD □NEQ
采标号
国际标准名称
(中文)
国际标准名称
(英文)
采用快速程序
□FTP
快速程序代码
□B □C
ICS分类号
77-010
中国标准分类号
H 04
牵头单位
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体系编号
YB 0403
参与单位
北京京诚嘉宇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等
完成周期(月)
24
目的、意义
或必要性

2020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郑重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一重要宣示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了方向指引。

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于20201231日发布《关于推动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中提出要深入推进钢铁工业绿色低碳。推进产业间耦合发展,构建跨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力争率先实现碳排放达峰。并加快推进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大幅降低污染物排放总量,同时降低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

20211月,访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关于《减污降碳,推动高质量发展》提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有基础,将创新思路打法,统筹推进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在谋划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继续开展污染防治行动的同时,抓紧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计划,牵住以降碳为源头治理举措的牛鼻子。二是强化政策协同。聚焦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加强源头治理、系统治理、整体治理,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建设。建设清洁低碳能源体系,把发展非化石能源、削减化石能源消费量作为治本之策。加大交通运输结构优化调整力度,推动公转铁、公转水和多式联运。

钢铁行业碳排放占比超过15%,是我国碳排放的大户。针对我国力争在2030碳达峰2060碳中和的目标约束,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向全行业发出《钢铁担当,开启低碳新征程——推进钢铁行业低碳行动倡议书》,推进钢铁低碳绿色发展,为国家总体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贡献积极力量。随后,中国宝武、河钢集团也分别宣布了集团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充分彰显了中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的领导力和大国担当,也给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居于制造业首位的钢铁行业带来了巨大挑战。

钢铁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是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支撑,是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领域。我国钢铁工业要实现绿色低碳发展,仍然存在绿色低碳制造体系不全、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碳排放占比较大、生态环境制约等问题。为发挥标准对钢铁行业绿色低碳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统筹推进钢铁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升级,迫切需要制定一套能够反映并引领钢铁企业绿色低碳发展的综合导向性指标,通过科学评估企业实现绿色低碳发展体系框架及指标的标准化,指导钢铁企业绿色低碳体系建设。本标准将通过统筹钢铁企业污染防治与低碳发展,从低碳极致利用、减污降碳、低碳技术与管理、低碳生态圈、高质量发展绩效指标等方面,结合钢铁行业绿色低碳发展当前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提出标准化评价导则体系,促进各钢铁企业多维度协同的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范围和主要
技术内容

1、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钢铁企业绿色低碳发展评价/规划、绿色低碳产品评价、环境管理管控平台建设、碳排放管理和体系建设等。

2、编制原则:钢铁企业绿色低碳发展评价指标,侧重对于企业的指导和引领,充分体现科学性、引领性、系统性、可操作性

3、主要技术内容:本标准以统筹企业污染防治和低碳发展为目标,结合当下钢铁企业绿色高质量、循环经济、系统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通过梳理和整合,构建本标准内容。

本标准拟根据绿色低碳发展标准化体系框架分层级研究,内容如下:

一级指标包括碳极致利用、减污降碳、低碳技术与管理、低碳生态圈、高质量发展绩效指标。各一级指标下包含如下二级指标内容。

序号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说明

1

绿色低碳技术应用与管理

适应性绿色低碳技术

先进适用节能低碳技术,如全燃煤气亚临界发电技术等

2

前沿绿色低碳技术

突破性低碳技术,如氢冶金、全氧高炉、CCUS

3

低碳目标/规划

低碳规划、碳达峰和碳中和路线图

4

碳排放管理及履约

管理体系、碳排放报告、核查及履约

5

碳信息公开

企业碳排放信息向社会、公众披露和公开

6

绿色低碳活动

碳中和、低碳公益、保护生物多样性活动、减少破坏臭氧层物质排放的行动等

1

碳极致利用

能源效率

余能回收占比、能源放散下降、可再生能源利用

2

资源利用

入炉矿品位、钢铁料消耗、废钢消耗、新水消耗

3

智能化技术

云计算、大数据、5G技术应用,智能智造,追求极致效率,实现碳排放自动核算和碳排放管控。

1

减污降碳

碳绩效指标

主营业务收入碳排放强度

2

环境绩效指标

大气污染物排放指标、废水排放指标

3

能源结构优化

煤炭总量控制、能源双控、能源结构调整

4

清洁运输

公转铁、清洁燃料运输

1

低碳生态圈

全生命周期评价

评价工具,基础

2

绿色低碳产品

基于全生命周期评价

3

碳足迹

每种产品单位碳排放量

4

厂区绿化

积极参与植树造林活动,增加厂区绿化覆盖率。

5

产业联动

钢化联产、钢建联产

6

低碳出行

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鼓励企业员工乘坐公共交通出行

7

消纳城市废弃物

企业工业窑炉或固体废物处理设施处理城市或园区固体废物量

1

高质量发展绩效指标

经营指标

营收增长率、资产负债率、风险管控、主业从业人员人均产钢量

2

创新能力

科技创新、两化融合、工业互联网、标准化建设等

3

产业链降碳贡献指标

高炉渣钢渣微粉生产线替代水泥熟料等

4

处罚及安全事件

环保处罚、节能监察处罚、安全事件


国内外情况
简要说明

1.国外情况

美国耶鲁大学环境法律与政策中心、哥伦比亚大学国际地球科学信息网络中心(CIESIN)及世界经济论坛(WEF)联合发布的《2018年全球环境绩效指数(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Index, EPI)报告》中,2018年全球EPI环境健康生态系统活力两大目标下确定空气质量、水与卫生、重金属、生物多样性与栖息地、森林、渔业、气候与能源、空气污染、水资源、农业10个政策领域共24项具体评估指标,并得到全球及180个国家和地区的EPI分数。

世界钢铁协会在其可持续发展指数报告中,主要关注“气候变化(Climate change)”、“循环(Recycling)”、“供应链(Supply chain)”、“水资源(Water)”、“空气质量(Air quality)”、“产品应用(Product applications)”、“副产品(Co-products)”七大领域,从环境绩效、社会绩效和经济绩效三个方面共8项指标对钢铁行业可持续发展水平给予评价,对安全和职业健康、全生命周期评价发布了立场性文件。

韩国浦项制铁(POSCO)每年发布的可持续发展综合报告中,从“安全与保健”、“管理供应链”、“环境”、“气候变化”、“社会贡献”、“经济效益”等方面对企业可持续发展发布报告声明。

2、国内情况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2015年,国务院发布《中国制造2025》,全面部署实施绿色制造工程,提出“组织实施传统制造业能效提升、清洁生产、节水治污、循环利用等专项技术改造。开展重大节能环保、资源综合利用、再制造、低碳技术产业化示范。实施重点区域、流域、行业清洁生产水平提升计划,扎实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源头防治专项。制定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企业标准体系,开展绿色评价。” 指出推进工业绿色发展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制造强国建设、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从“创新能力”、“质量效益”、“两化融合”和“绿色发展”四个方面提出制造业的12项主要指标。

作为生态文明建设及绿色发展评价考核的依据,2016年国家发改委等四部委发布《绿色发展指标体系》和《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目标体系》。《绿色发展指标体系》从“资源利用”、“环境治理”、“环境质量”、“生态保护”、“增长质量”、“绿色生活”和“公众满意程度”提出56项二级指标,并设置指标权数;《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目标体系》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年度评价结果”、

 

“公众满意程度”、“生态环境事件”提出23项二级指标,并赋予子目标分值,各指标中均包括约束性指标和重要的监测评价指标,规范指导绿色发展。

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颁布,并于2012年进行修订。随后,工业部门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规范和推动清洁生产的行业指标体系。目前,我国现行的钢铁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为发改委、生态环境部、工信部于2018年联合发布的《钢铁行业(烧结、球团)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钢铁行业(高炉炼铁)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钢铁行业(炼钢)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钢铁行业(钢延压加工)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钢铁行业(铁合金)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等(2018年 第17号公告)。作为企业清洁生产水平评价管理工具,在钢铁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建设项目环境评价、行业清洁生产企业评优方面发挥规范和指导作用。

为完善我国绿色制造标准体系,规范引领绿色工厂全面创建,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发布《绿色工厂评价通则》(GB/T36132-2018)的基础上,结合行业需求,于2019年底发布了《钢铁行业绿色工厂评价导则》(YB/T4771-2019),从生产工艺及装备、资源能源消耗、产品特征、污染物排放控制、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指标要求。此外,为促进钢铁行业绿色高质量发展,2020722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发布《钢铁企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指数》,从绿色制造和发展质量两个维度综合表征钢铁企业绿色发展水平和高质量发展水平,从8个方面的绩效水平进行评价。

《关于推动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20201231日)中对钢铁绿色低碳发展提出主要目标,包括推进产业间耦合发展,构建跨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力争率先实现碳排放达峰。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完成率达到80%以上,重点区域内企业全部完成超低排放改造,污染物排放总量降低20%以上,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均降低5%以上,水资源消耗强度降低10%以上,水的重复利用率达到98%以上。

综上所述,国内外尚无针对钢铁工业绿色低碳发展提出针对性的对标指南。本标准通过对钢铁企业整体水平的调研分析,构建钢铁企业绿色低碳发展对标指标体系,以高标准指导钢铁企业整体的高质量发展。


备注
 
牵头单位
(签字、盖公章)
月 日
标准化技术组织
(签字、盖公章)
月 日
部委托机构
(签字、盖公章)
月 日
[注1] 填写制定或修订项目中,若选择修订必须填写被修订标准号;
[注2] 选择采用国际标准,必须填写采标号及采用程度;
[注3] 选择采用快速程序,必须填写快速程序代码;
[注4] 体系编号是指在各行业(领域)技术标准体系建设方案中的体系编号。
文件说明
2钢铁企业绿色低碳发展对标指南√.docx (35.56KB)任务书(建议书)